新事快论
鹿鸣鸣
不想点外卖,到社区的长者食堂吃一顿;参加“夕阳红”旅行团,和老年人一起奔向远方……当一部分年轻人还在直播间疯狂“剁手”时,另一群年轻人已经走上了“反向消费”之路,找到了“省钱密码”。后者被调侃为“蹭老式”消费。
年轻一代不再盲目跟风,不轻易被品牌光环所诱惑,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追求性价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更为理性、健康的消费方式。“蹭老式”消费的兴起,展现出当下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即变得更加理性、务实。“不是______买不起,而是______更有性价比”“月薪×万买不起×××”等句式走红,成为2023年流行语,即是有力的证明。
追求体验、追逐潮流、追捧品牌的年轻人,和相对保守、理性,对价格更敏感的中老年人,两个看似具有不同消费观念的群体,如今产生了“老少咸宜”的消费交集。这背后,体现了一个消费共识:物有所值,追求性价比的最大化,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这一共识,无关年龄、无关性别、无关阶层。
长期以来,在市场细分化理念的驱动下,商家习惯于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对市场进行划分。一些商家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施以各种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制造消费噱头,却忽略了人们对于消费的最朴素追求。而当下,市场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由此带来的品类、规格的繁杂,客观上造成了消费者的选择、使用障碍,容易让人掉进过度消费的“陷阱”。因而,“蹭老式”消费这样一种看起来简单粗暴却又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这也从侧面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类别怎么细分,经济实用始终是最简洁朴素的消费逻辑。
从更深的层次来观察,“蹭老式”消费现象的出现,对未来做好扩大消费这篇“大文章”大有启发。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环境下,夕阳无限好的老年群体与朝气蓬勃的年轻群体相遇,给市场带来更多商机,其中蕴含的消费潜力令人期待。
有需求就会有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就要积极发掘消费需求,拓展消费新模式。这需要“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共同发力。就经营主体而言,需要不断打破传统思维、摸清消费者心理、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在物美价廉上下功夫,在扩大供给上做文章,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则应围绕重点民生领域,增加对人民群众的普惠性服务供给,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强化监管、优化环境,让消费者愿消费、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