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贺 婧 庞又文
走过一条蜿蜒的乡间小道,防城港市防城区大菉镇大菉村一个约900平方米的厂房在山间显得格外抢眼。这是防城港市友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之一,曾经的废弃厂房现在变身蚂蟥养殖基地。
走进养殖基地,但见140箱蚂蟥排列有序,箱内肥硕的蚂蟥软滑蠕动,黑压压交缠在一起。“水蛭俗称蚂蟥,这里养殖的是药用菲牛蛭,属于水蛭的一种。”基地负责人李杰表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离不开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与当地乡镇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菲牛蛭又名金边蚂蟥,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和福建等地。作为药用蚂蟥,其分泌的水蛭素与胰岛素、青蒿素并称为世界医药三大素。而菲牛蛭的水蛭素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中风等有较好疗效。随着防城港市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建立,市场对菲牛蛭需求旺盛。
防城港市友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防城港市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和促进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2+1”工程落地企业之一,成立于2023年8月。而大菉镇又是防城港市自然资源局驻村联系点,有一座废弃多年的厂房可利用,双方一拍即合:打造乡村振兴“蛭”富经。
为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见效,驻村工作队对厂房用地进行政策性指导,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同时协调当地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现场施工、场地布置、用水用电用工等各种难题。
“我们卖成品、卖幼苗、卖干品、卖冻干粉,预计年产值将达1000万余元。仅去年下半年,就销售活体菲牛蛭4000多公斤。”李杰说,公司把菲牛蛭幼苗分发给有意愿养殖的农户,并提供技术支持,再由公司收购,以活体或做成冻干粉等方式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
大菉镇党委书记张喜达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在市自然资源局用地政策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土地扩大养殖,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菲牛蛭养殖确保上游原药材,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参与中游产品生产、下游产品开发,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成大菉镇的特色产业,让水蛭养殖成为各家各户的‘蛭’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