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记者/唐广生 通讯员/黄尚宁)日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2023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择优推广12个案例,打造和宣传壮乡生态修复新样板。据悉,2021年我区首次推出10个典型案例。
上述12个案例为南宁园博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遗弃矿坑“重获新生”、柳州市城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有效扩大城市蓝绿空间、桂林市临桂区桃花江开展近自然生态修复重现十里桃花盛况、荔浦市英山采石场因地制宜实施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灵川县新型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贺州市可达山废弃矿山变良田秋光潋滟拂稻香、防城港市开展西湾红沙环海堤生态化建设促进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武宣县风门坳多星采石场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永仁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崇左市卜花村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彰显政策集聚效应、龙州县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项目中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崇左市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观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案例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是一批多类型、生态效益好、生态产品价值高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其典型做法和实践模式可复制、能推广,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效应。
为突出案例的典型性,每个案例均包含引言、问题、措施、成效四部分,详细归纳总结提炼了各自极具特色的修复措施和建设模式,为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参考借鉴。
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示范引领作用,广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示范推广”的基本原则,通过创建“两山”成果转化生态修复样板,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西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