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赋能 向“新”而行

广西移动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广西日报 2024-01-31 011版    本报记者 骆万丽 通讯员 李 啸

本报记者 骆万丽  通讯员 李 啸

1月26日,2024年自治区两会闭幕,“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

记者从广西移动了解到,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今年广西移动将以5G点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围绕乡村振兴、现代农业、蓝海经济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企业生产深度融合、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要素市场和数字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种植“加数” 农业搭上“智慧快车”

2024年新年伊始,走进百色市西林县砂糖橘种植科技示范基地,黄澄澄、沉甸甸的砂糖橘压弯了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车,到处一派繁忙景象。今年初,广西送往东北”老铁“的首批砂糖橘就来自这里。

西林县被誉为“中国砂糖橘之乡”。作为数字广西建设主力军,广西移动积极协同百色市政府,建成了“市域治理·西合党建”5G+大数据平台,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西林县打造“中国砂糖橘产业强县”“全国砂糖橘第一品牌”。

据了解,广西移动在当地种植基地里,安装了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病虫害侦测等信息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获取作物生长数据。配套的补温补光、节水灌溉等设施可以实现精细管理、标准生产,推动病虫害防控实现科技化、绿色化、智慧化。

“在数智化技术的支持下,不需再用传统经验估计施肥灌溉时间,用一台手机就能轻松掌握土壤墒情、温湿度气候、虫害等情况,一键实现上百亩果园的自动灌溉,大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西林县东雄果园的负责人梁世东表示。

除了今年爆火的砂糖橘产供销,广西移动还在当地的“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方面发力,与百色田阳区大数据发展局合作,充分利用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为田阳区新建村打造了一个智慧指挥中心和数字乡村治理平台、智慧农业平台,实施智慧党建、智慧安防、公共服务等N项应用项目,通过“1个中心+两个平台+N个应用”的模式,助力“南菜北运”加“数”更加速。

管理“加数” 推动企业降能提效

进入2024年,广西旅游城市北海市举办了各类烟花秀、电音狂欢、美食节等庆典活动。璀璨灯火背后,是广西移动通过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北海发电企业进行数智化支撑。

记者了解到,广西移动携手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在5G专网、5G边缘云基础上,基于火电行业特色共同打造了广西首个火电行业一体化数据平台,实现广投北海电厂14个子系统的标准统一化,筑牢了电厂“数字底座”。

据介绍,一体化平台通过识别各个业务系统的主数据,梳理相关参数属性,实现全部数据资产的整合,提高数据全局索检能力。同时,平台提供统一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编码、数据运算、数据服务等功能,有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外部环境自适应能力。

在安全管控方面,广西移动通过集成安防管理平台、周界防护平台、机器人巡检等多个安全防护类子系统,对企业生产实时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建设综合、工况、设备、能耗、经营等五大智慧生产驾驶舱,在全厂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和管控一体化,助力电厂运行效率提升约10%,运行成本降低约5%。

基建“加数” 工程质量“云”上见

在柳州洛维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现场,人脸识别、视频监控和智能终端等各种先进技术被运用于工地建设管理中。

“通过AI视频检测可识别未戴安全帽、吸烟等违规行为,并实时跟踪重大危险源场景,帮助施工方预防安全事故。”据该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借助智能可视系统已定位并整改了300余次质量、安全问题,整改时长从2天缩短至6小时,效率提高了87.5%。

长期以来,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人工,导致施工中的监管不全、不及时。广西移动通过5G赋能,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了“工地智云数智平台”,可对施工现场全生产要素进行实时一体化管控,实现从“人防人管”到“智防智管”的转变。同时,在项目进度管理方面,平台可对项目进展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从以往的手工记录、沟通向智能化跟进转变,在释放工程管理资源的同时实现精细化管理。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对全区12个工地的数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