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 田代琳:

下功夫培养创新型人才

广西日报 2024-03-06 009版    本报记者 吕 欣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兼) 田代琳

00后@两会

本报记者 吕 欣

刚刚过去的春节,很多年轻人放弃了短信拜年。00后大学生严景表示:“除了不喜欢毫无个性地复制粘贴问候之外,还因为哪怕深情款款祝福满满,也感觉词穷、无力得很。”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田代琳深有同感。“从在自媒体上选择表情回复,选择别人制作的图片问候开始,我们的表达能力就在退化。手指一滑,别人为我们设计的问候语就发出去了。一段金句、一张图片,常常好多人在使用。甚至有朋友用AI来写剧本提纲,写剧本初稿。”田代琳认为,放弃原创让表达或者写作越来越同质化,大脑分管语言创新的区域就会渐渐懒惰。人们腾出了时间,却付出了“词穷”的代价。

田代琳认为,不怕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就怕人会越来越像机器一样思考,词不达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也越来越没有趣味。人应该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多看书、多思考,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对于Sora的横空出世,有人说,明星和导演即将被取代。“坦率地说,就连创作也有危机感。在Sora还没出现之前,我以为智能机器人还为文艺创作留了一个饭碗,但自从Sora出现,我就想,假如人类给它足够的知识、足够多的世界名著、足够多的表达方式、足够多的情感体验以及足够多的哲学思想,那么它会不会砸了文艺创作的饭碗?”田代琳表示,他也会常常思考,当人类创作出比自己还聪明能干的机器、当机器能代替人类怀孕、当记忆可以保存,人类还将面临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这是新生事物,人类在一边发明创造也在一边学习应对。”田代琳认为,技术能帮助人类发展,年轻人有兴奋感,也有危机感,这很正常,但是必须面对,甚至不甘落后。要解放思想,不仅仅是解放面对现实的思想,还要解放面对未来的思想。要在教育上下功夫,多培养创新型人才,“否则,我们将输给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