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微治理”聚民意暖民心

广西日报 2024-07-31 013版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李 贤 通讯员 韦 奇 梁子翔

法治聚焦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李 贤 通讯员 韦 奇 梁子翔

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

近年来,百色市围绕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治理手段,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边境地区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A 微网格撬动大治理

近日,右江区龙景片区网格员黄伟航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辖区一处路面下陷,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即上报,城市管理部门迅速解决问题。

以前,右江区龙景片区的居民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路面积水、井盖缺失等,需要层层汇报,再由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现在,通过网格员反映,问题当天或隔天就能解决。

这一变化得益于百色市创新推行的“三微五创”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法,即将全市7000余个单元网格细划成3.1万余个微网格,配备的网格员开展“人、房、车、事、物、情、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有效破解了社会治理不精准、服务管理不精细问题,“微治理”成效可圈可点。

一座城市,“治”在幸福。

聚焦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百色市将工作阵地前移到百姓家门口。右江区深圳小镇将婚姻家庭纠纷排查、未成年人保护、家庭工作等融入微网格,搭建起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全覆盖网络体系。近3年来,深圳小镇共调处各类家庭矛盾纠纷127起,调处率达100%。

组建律师团队,分区域、分类型、分领域,常态化为百姓、企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深化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屯一法律明白人,一户一签约律师,易地搬迁安置点一楼(栋)一法治宣传员;打造右江河谷“先锋普法带”“民族团结普法带”以及“百里边关普法带”,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B 协商议事促善治

平果市黎明乡爱桃村豆屯,青山环绕,田野地头绿意盎然,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农家庭院错落有致;屯广场旁,百年古榕树下,老人三五成群,闲坐聊天……和美乡村风光入画来。

“我们村容村貌从规划到建设,群众说了算。”村党支部书记韦昌剑表示,该村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一户一景,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塘,让群众自己动手,精打细算实施乡村建设。

百色市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推动村屯“善治、共治”,村貌、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那坡县那乐村结合群众喜欢喝茶的习俗,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茶话亭”,创新喝茶议事制度,品出基层治理新滋味。

那乐村村中央,一座凉亭屹立。这里不仅是纳凉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矛盾调解、议事建言的场所。

“村里的生产路什么时候硬化?”

“种桑养蚕产业如何发展?”

那乐村把这些事项搬到“茶话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家长里短,谈民生福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百色市通过建立健全村民互助会、议事会和乡贤会等相关自治组织,不断健全议事协商制度,创新方式和载体,畅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渠道,推动村屯善治、共治。

田阳区推行“共兴联理”屯级自治机制,引导各村成立屯级联兴理事会,通过召开屯级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投票选举理事会成员,负责商议确定屯级事务,有效解决村民自治的难题,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因宅基地权属问题,田阳区坡洪镇新建村大德屯的村民莫先生与邻居产生纠纷,屯理事会采用民情家访、上门谈心、三方座谈等方式进行调解,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理事会办事公道,我对调解结果很满意。”莫先生说。

在田阳区,涉及屯级重大事务、农村基层社会经济发展,或村民普遍关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均通过屯级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进行决议,由理事会主导实施,通过理事会民主协商,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C “易”出新风尚

“你看,那是我在桑园里开心的笑……”“我也有,那是我评上‘好媳妇’后笑着拍的照片……”

走进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乡村治理“笑脸墙”映入眼帘。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依托山水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村民腰包鼓起来,开始向往精神的富裕。该村党支部收集上百张村民朴实、纯真、感人的笑脸照片,打造了一面欢快的“阳光笑脸墙”,展现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村庄从一时美变持续美。

“以前,大家比的是谁家买了新车、建了新房。如今,大家比的是谁家的笑脸上了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桂林说,该村通过“笑脸墙”激发出了社会和谐大能量。2年多来,全村发生各类矛盾纠纷33件,化解率100%。

乡村治,民心暖。百色市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构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西林县古障镇央达村。山顶有林木、山腰有茶叶、山脚有水果、房前有蔬菜、屋后有桃李,是当地绿色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央达村曾是‘问题村庄’。”村党支部书记韦文兵说,过去,该村生产方式单一,人居环境脏乱差,发展意识不强,刑事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这几年,该村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增强法治观念。目前,全村种植砂糖橘、茶叶、油茶、杉木等绿色产业1.66万亩,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乡村和美善治,还要转变群众的旧思想,减轻群众负担。”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整治行动,“移”除了旧观念,“易”出了新风尚。

该县德峨镇德峨村村委会副主任杨金辉介绍,今年5月,他嫂子家办白事,“这事放在以前,要杀13头牛。如今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负担减轻多了。”

去年以来,该县179个行政村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对操办红白事桌数、人数等作明确的上限规定,真正让老百姓脱离“人情债”。

百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韦庆强表示,该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平安建设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