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职院中控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机器视觉引导机械臂自主抓取实训。
广西交职院自主研发智能无人驾驶系统,推进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和场景应用成果转化。
广西交职院运用AR和MR技术,以手势交互虚拟汽车检测与维修。
广西交职院与企业联合研制的水上炸礁船与气泡防护发生管,采用远程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气泡帷幕防护水下爆炸冲击波。
人工智能在高校
陈其龙 韦 耀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以迅猛之势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重塑传统行业的生产模式和服务形态,推动各领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交通”成为探索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通过智能驾驶、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西交职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交通场景中的应用与创新,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助力交通领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顺势而为,开启人工智能教育新征程
站在新的起点,广西交职院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态势。顺应这一时代潮流,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新路径,在现有基础上,明确未来重点发力方向。
广西交职院在长期办学中积累了多方面有助于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
在专业建设方面,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开设智能交通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构建了覆盖智能交通全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平台方面,拥有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以及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并建成智能数据中心、云管理平台和广西基础设施三维数字孪生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技术创新平台;
在人才团队建设方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集聚了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等30多位高层次人才;
在科研与成果转化方面,聚焦智慧港航、智慧物流、智慧公路建管养等关键领域技术,承担省部级课题21项,获国家专利20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成果应用于平陆运河建设、京东物流等项目,年均为企业节约成本超30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达100亿元。
为更好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广西交职院多方发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团队。
教学资源方面,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专门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同时,编写和引进适合广西交职院学生特点的教材和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并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人工智能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中,线上课程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线下课堂则注重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问题。同时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中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实干为要,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
锚定目标,真抓实干。近年来,广西交职院依托交通运输行业背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并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教学实践、推进产教融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生态体系。
优化专业设置,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广西交职院开设智能交通技术、汽车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其中,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聚焦智慧交通系统开发,涵盖智能信号控制、车路协同等核心课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则围绕自动驾驶技术、车载传感器调试等方向培养人才。
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积极为教师创造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广西交职院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专业培训课程以及企业实践项目;深入企业实践,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应用场景,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此外,该校还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广西交职院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尺。2024年,广西交职院承办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项,比赛涵盖智能汽车装调、仿真测试等模块。参赛团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历时4个月高强度训练,最终以精准的算法调试和高效的团队协作脱颖而出,包揽冠亚军并获得参加国赛的资格。此外,该校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业意识,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西交职院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人才定制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输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实训基地等,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攻关,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与创新。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该校不仅能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还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3 创新为魂,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成果丰硕
近年来,广西交职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承担创新研究任务,紧密结合公路和水运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行业深度应用,取得丰硕职业教育成果。该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职教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研究方面,广西交职院依托自身在交通领域的专业优势,成立了人工智能与交通应用研究中心,聚焦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该校组建了由资深教授、行业专家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围绕智能驾驶、无人船舶、交通大数据分析、智能信号控制、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研究。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深度合作,成功研发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并在实际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系统,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交通流量预测等多维度数据,快速生成精准且优化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案。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还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因设计不合理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后期维护成本。
在人工智能交通场景培育与应用方面,广西交职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交通”融合模式,打造了多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该校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轨道交通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智能交通实训基地,模拟真实交通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学习平台。基地内还配备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测试设备、交通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先进设施,学生可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该校还参与智慧高速公路、智能港口等重大项目建设,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中,自主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船舶智能避碰系统,通过对周围船舶动态、水域环境等信息的实时感知和分析,能提前预测碰撞风险,并为船员提供精准的避碰决策建议,有效降低船舶碰撞事故发生概率,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多年来,广西交职院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优化专业设置,开设了智能交通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新兴专业,构建“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创新思维”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不仅如此,该校还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将人工智能与交通工程、电子信息、大数据分析等学科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广西交职院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智能交通技术论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职教领域的突出成果。
此外,广西交职院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面向社会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培训,为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目前,该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了系列人工智能培训课程,涵盖智能交通系统运维、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交通大数据分析等内容,帮助行业从业人员提升技能水平,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4 追求卓越,书写“人工智能+交通”绚丽篇章
从传统交通院校,到人工智能职教高地,广西交职院的转型之路,彰显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的活力。近年来,广西交职院通过专业创新、产教融合与赛教结合,为广西乃至东盟国家输送了大批人工智能技术人才,成为区域经济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引擎。
广西交职院科研处负责人介绍,该校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现有教师培训培养,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研创新方面,广西交职院将聚焦人工智能与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关键问题,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聚焦自动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等交通领域,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场景分类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
人才培养方面,广西交职院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该校将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广西交职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在职教领域的合作,推动共建“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深化与东盟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享教育资源,推动学生交换和教师互访,助力培养更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通过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学校从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初心使命,到创新实践的探索历程,乃至努力取得丰硕成果,每一步都彰显广西‘交院人’的责任担当。接下来,学校将继续砥砺前行,书写更精彩的‘人工智能+交通’新篇章。”广西交职院校长李文勇信心满满地说。
声音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李文勇:
广西交职院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打造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同时引入企业先进技术和项目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人工智能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主动站在风口,拥抱新时代,加快“人工智能+交通”专业转型,以及强化人才团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赋能广西交通各领域。接下来,我们要充分发挥交通直属高校职能,积极创建人工智能交通创新应用场景,努力提升广西交通智能交通应用水平和发展能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实现交通系统全面智能化升级,以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为广西交通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由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